湾区文化沙龙 X Women Overseas她乡系列活动

Asian Women: Our Voice, Our Narratives

在和湾区文化沙龙合作的系列活动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在亚裔、女性相关话题上组织活动、积极发声的个人、学者和群体来给我们分享她们的经历,共同学习如何在当下的情境下为自己、为亚裔女性发声。

第一期活动的三位分享人有着丰富的在线上线下组织活动的经验,参与讨论亚裔/女性相关议题。通过三位的分享,可以给大众在学界、业界、网络上发声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价值,让更多人加入对于亚裔、女性的话题的讨论。

Image

本期内容精选会分为三篇分次推送,内容涵盖公司、高校和生活里如何寻求种族平等的经验和建议。

在公司里组织AAPI反歧视活动的经验

01.美国高校反歧视的初步尝试与观察

Wendy:我和在美国高校的一些伙伴发起了反歧视的初步尝试以及观察活动。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行动?诱发点就是亚特兰大枪击案。案件处于疫情以来针对亚裔犯罪猛增的背景之下,这让我们身处美国的亚裔学生感到非常担心,人身安全受到巨大威胁。我们就觉得应该要采取行动。一开始我们提供了一个邮件模板,在自己的朋友圈和群聊里去分享。如果有人想要向公司或者学校反应这个问题,想要引起高层的注意,希望他们对于这种Asian Hate的趋势采取行动,就可以借用我们的模板写邮件。之后我们发起了一个联署活动,再之后我们又发起了针对教学制度的改革运动。对于美国的教学内容和风格,还有在校园里的观察,都体现出种族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联。

有几个数据。这张图是来自于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2011年至2016年的数据,在这五六年当中仇恨犯罪的数字增长了百分之四十。这个数据在新冠疫情发生的几年之前已经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了。

另外一张图是2017年的数据。校园当中的仇恨犯罪,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分别是关于种族和族群的。

Image

还有一个数据。针对少数族裔的歧视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会去找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半数以上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员工都是白人,所以当他们去找疏通管道和专业支持的时候,依然会面临对方很难体会到这种心情的情况。

02.美国高校里的种族和权力结构

关于本学科的观察:教学内容较为美国中心主义,缺乏跨文化/对比视角,白人在管理层居多,缺乏对于少数族裔的文化背景的考量和支持系统。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而非人数,决定了文化。个体的友善,难以抵消制度性缺陷和历史负担的影响。

在认识论上和本体论上whiteness也有很强大的影响。首先他会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少数族裔群体或者个体的遭遇和挣扎了,甚至会把各种平权政策或者针对少数族裔的照顾,当作对白人群体的反向歧视。其实白人无论是在物理还是话语空间上,都可以免于恐惧地去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而且不会担心被边缘化。最后,Whiteness在高校当中有很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收入,他们发表的机会可能也更多。他们的学术著作能够被传播的机会更多。

03.高等教育中的四类Whiteness表现

1. Whiteness is colorblindness:觉得种族一体或种族不平等不存在;或者在概念上认同各个种族应该平等,但实际上对于种族平权的政策持反对态度(abstract liberalism);

2. Naturalization:自认为对种族不平等很了解;或者认为所谓种族不平等的现象是自然出现的,否认背后的根本原因;

3. Cultural Racism:会把自己对于一整个种族的歧视合理化成少数族裔自己的文化导致的;

4. Minimization Racism:认为种族在社会经济结构当中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不应该过于强调种族不平等的因素。

04.如何构建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我们组织现在的努力更多针对日常教学和课堂互动提出改进建议。提出的主要诉求是希望学校能够公开发一个反种族主义的声明,能够支持营造反种族主义的教学环境,为反种族主义的活动提供资源,声援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并且为辨识和报告种族主义事件提供行动指南,以及能为这样的事件或是initiative提供长期和短期的计划。

两三个星期之前,我们又提供了一些行动建议,希望能够建设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育环境。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是进入链接查看proposal :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i2mPwWrPz6d1nPQ4h1kxElK5xfhUMQ-ucG97M0DfYts/edit

我先身先士卒地跟系里的diversity committee 用这个proposal沟通了一下。系里面已经同意在秋季增加相关培训,跨文化教学的内容也会囊括一些非白人学者的著作,也鼓励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著作。

我们针对不同的角色提供了不同的建议。

比如说对于教职人员在课堂的互动方面,希望他们能够理解非英语母语者用英语发言沟通的压力,希望他们能够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面的互动或者参与有更多鼓励和耐心。即使有学生来自一些大家不熟悉的国家,也不要以他们个人的行为表现去代表整个国家文化,以偏概全。在备课时可以在课堂当中增加跨文化沟通交流以及对比性的视角,增加一些非白人学者的学术材料。希望教师在准备教学材料的时候反思一下这些材料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讲是否很难理解?是否要调整自己的wording 或者reading selection。

对于学生,希望能够尊重其他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同学。

对院系和diversity committee的建议,希望他们有声明和指南,对于参与教学的人有一定的培训。他们也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反歧视或者跨文化的initiative去参加相关的会议,或邀请演讲者来校园里面给学生做一些演讲,分享他们自己的经历。

很希望其他学校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们的模板,在各个学校里面,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发起类似的行动,来给自己目前的教学环境提供一些建议。(请记得给我们credit)

05. 如何有效的和层级复杂的高校机构沟通,推进议题?

简单分享一下我们和学校沟通的一些体验。

高校的管理结构和官僚结构很层级复杂,所以你要事先了解相关领域的、真正关键的负责人和联系人。尤其是多样性(diversity),社群(community)和文化包容性(cultural inclusiveness)相关机构的负责人等。如果你觉得直接联系他们,不一定能得到回复,还可以请熟悉的老师牵线搭桥,沟通的效率会更高一些。

与学生,教授,院系机构的沟通会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学生和学生组织更多的是分享联署,思考举办学生活动,推广社交媒体的相关行动等等。教授们其实很忙,又承担了很多重要的教学和研究的任务,最好的就是能够提出具体且可行的教学改进建议。而且有一些教授对于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的活动有很多参与的经验,他们也可以能你的活动提供一些建议。例如Diversity Committee或者国际学生办公室,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回应学生的诉求,做到资源的分享和推广。例如在我们受到歧视时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保证这方面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管道与信息。院系方面。可以给更多的资金和活动支持,可以发表声明,也可以从点滴开始,做有文化包容性的文化建设。

很多时候,更有效的是多参加活动、论坛和讨论会。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可能本身对于这些话题就很感兴趣,行动的意愿也比较强。这样的话效果也会更好。

06. 在学界或高校环境里组织、参与活动有哪些特点?

在学界或者高校的环境里面,我们的优势是对这个环境的熟悉以及明确的目标。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比较多,大家也很有意识了。这些公共议题和教学研究的工作也是紧密相关的。但同时,作为学生,能感觉到学界/高等教育权力结构的不平等。一些行政人员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来做就是充当了免费的劳动力。有些事情其实是他们本职工作应该做的,但是实际上我们发起的活动填补了他们的空白,有的时候有会有被利用的风险。再一个就是我们这些学生会觉得自己声量不够,会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去劝服有决策权的人。说服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对接也会遭遇到困难,学生可能会考虑这件事是否能够带来效益?我参加这个有没有风险?我可能在这个学校也就待个一两年年,我有没有必要为了学校的教育环境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和院系层级以上的机构沟通,还是相当困难的。首先因为他们比较忙,见面的次数频率没有那么高。再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推动学校改革的动力到底在哪里?我们如何说服学校推动这样的改革?比如对于学校招生的声誉有没有好的影响?如果创造一个反歧视的校园环境,是否能够吸引更多少数族裔的学生来到你的学校就读等等?这种话术和实际上的动力,也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像传播学或其他传统的西方中心主义的学科如何完善和改革。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的理论化支撑,包括教学、出版、研究和引用方式等系统性的改变。现在的种族主义的偏向其实跟新自由主义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想破除掉这种新自由主义的结构或偏向,我们如何能够提出替代化的方案?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觉得,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要开始进行对话和反思。

07. 让维护权利的行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这样维护权利的行为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身处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你可以写一封邮件给自己熟悉的老师,给你们系的院长 ,给一些Diversity Committee 的负责人,表达你的想法(比如你觉得我们目前的教学文化包容性不够,可能会存在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又哪怕是一些很细微的事情,比如说某一门课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不足,或者是学校和老师的沟通方式上面有一些问题等);我们也可以多去参加学校里面举办的促进跨文化交流或者是跨种族交流的活动。甚至可以自己组织一些读书会等非正式的交流活动,让大家能够明确感知自己的亚裔身份,以及少数族裔之间的相互沟通,支持团结等等。

在疫情之后,大家作为留学生好像感觉自己里外不是人。我们又遭受到对于中国的仇视和对于亚裔的歧视的双重打压的压力。这个处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尴尬的。我们本身没有对亚裔的历史和遭遇有切身的感受,但实际上又被外部强加了压迫和歧视。在其中我们如何调节自己?我们如何能够应对这样的情况?

我想不如从身边的环境开始做起。如果真的遭受了歧视,你可以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应对,是否要首先表明你自己的态度。然后学会以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来说明自己的感受,来让别人意识到其实你是不舒服的,不开心的。你也可以反思背后的一些权利结构和种族身份的关联。还很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身边的同学、非亚裔的族群、中国学生群体等等。不光是学术或情感的交流,比如同系同专业的同学对于本学科的反思也可以包括进来

这是一个很长久的征程,希望大家能够从小事开始做起。首先要表达感受,再一个就是日积月累,这件事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大家对于我们的活动有建议,愿意关注我们,我们的Instagram和Twitter都叫Asian4Justice (Asians for Justice),也可以给我们邮件。我们几个人在不同的高校里面,都是抽出业余的时间来推动这件事。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加入我们。

Host:感谢Wendy详细的分享。如果大家在高校工作,或者作为校友,都可以给学校发邮件,增加关注度。有一位友邻分享,毕业之后接到高校募捐的电话,就问学校有没有关于做关于亚裔反歧视的行动和组织,对方说暂时没有。虽然一个接线员可能没有很大的力量。但他可能会跟他的同事了解这个事情,那也许就会有更多的关注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08. 在学校内部做社会活动需要注意什么?

暴力喵:一定要想清楚活动目标。目标明确才能有效地说服别人,尤其是领导层和学校。而且一定要告诉他们明确的投资回报。

回报可以是是有形的,比如经济利益;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学校排名,因为现在国际学生的比例是排名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你对自己的处境或者安全性有顾虑,请跟随你的直觉,不要觉得如果没有参与某个活动就不能体现你重视这个议题。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具体操作里,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避免的。比如说我自己非常需要系里给我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屋檐下需要低调一些。尤其是我们系对工会这样的事情不是很友好,我们系也很小,博士生里只有我在做这方面工作,导致我成了唯一的出头鸟,很容易被一枪招呼下来。

所以后来我们就更换策略,我去动员了同院不同系的很多其他学生,我们系里的具体工作是找一个美国人来做的。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我的曝光度,但同时又不影响我继续做这些工作。

疫情之前,很多国际生来参与工作的时候都是更多从事幕后角色。我们出谋划策、动员他人,但需要公开露脸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自己身份的安全性有疑虑,我们都不会去做。周围的美国学生和同事,其实是很愿意来做出头或者露脸的角色的。因为他们在这方面会比我们更有安全感。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通过改变策略和方法来避免风险的,没有说一定要以最惨烈的方式去牺牲。

Image

未完待续……本系列活动合作组织:

本系列活动合作组织:

湾区文化沙龙

湾区文化沙龙Image

湾区文化沙龙
Image
她乡在更多平台上线啦!

微博:@WomenOverseas_她乡

小红书: @WomenOverseas 她乡

TG channel:https://t.me/womenoverseas

YouTube:WomenOverseas

B站:WomenOverseas

Podcast:WomenOverseas她乡电台
Image
我们在她乡等你。探索广阔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字编辑 | 威士忌,竹淡刻骨

图片、排版、视频剪辑 | Lingzhi,竹淡刻骨

感谢参与后期制作的她乡志愿者们!
注册网址:womenoverseas.com
邀请码:WomenSupportWomen